Glengoyne 與 Millet [客席酒評人 - 岳琳]
環球美酒盡在 Sipping Malt 微醺之醉 www.sippingmalt.com
Glengoyne 風格,一言以蔽之:重人精神。
Glengoyne 酒廠位於格拉斯哥 Glasgow,沿A81公路前往,從市中心走不到半小時已是郊區,青草處處。因交通便捷,格市又是蘇格蘭第一大城市,所以 Glengoyne (連同另一邊的 Auchentoshan) 最便威士忌迷參觀。
(我不喜歡「格蘭哥尼」這名稱。明明 Glengoyne 只有兩音節,硬要分成四節讀,讀回 glen-goin 好了)
A81 公路是蘇格蘭高地 Highland 及 Lowland 低地的分隔線,酒廠的蒸餾器 still 位於路的北方,屬高地範圍,但存酒庫 warehouse 卻在一路之隔的低地。所以 Glengoyne 屬於 Highland whisky,卻於 Lowland 熟成。 (蘇格蘭法例規定以蒸餾器地點為準。Glengoyne 並非特例,Islay 的威士忌也非全部於島上成熟)
首次駕車於 Lowland 的露天停車場泊下,時為首次到訪蘇格蘭酒廠,見一員工在內迎接,便以為此是當地的風氣,見怪扮不怪,只靦腆於獨自駕車前往參觀,不好意思回答如何試飲 (而不酒駕),然員工卻已携我過路到Highland 的接待室。及後才發現蘇國其他酒廠並無於停車場接待此風,就算連日本的7大酒廠,也未至於長年有人在停車場歡迎到訪的酒客,便更覺 Glengoyne 值得細味之處。所謂 Glengoyne 之重人,此處略見端倪。
翌年偕太太再訪,仍是那位員工相迎。Glengoyne 在 TripAdvisor 的好評長期高踞格市觀光活動前列,未必無因。
Glengoyne 為少數家族擁有的酒廠,仍可洽購整桶威士忌 (雖然價錢今非昔比),在酒業及奢侈品界大量併購的環境下,要守住酒廠並有足夠資金發展毫不容易。了解 Glengoyne,如果只試他的出品,不如了解他的造酒理念。
It’s not only about how good it is, but how good it wants to be.
在接待室等候,先飲一杯 Glengoyne 12年的出品,接待員 Michelle 徐徐叫出已預約的名字,惟獨我一人參與tasting tour,當可有更多時間和她交流。
一行人先經過 malt mill room,Glengoyne 可能是現存仍用 Golden Promise 大麥作原材料的威士忌廠,有說此品種產量不高但蒸餾品質極佳 (輕井沢為一例) ,Macallan 已早放棄此黃金承諾,轉用更有效益的 Concerto 大麥。所以近年 Macallan 的風格已無法觸摸 (原料改變只是原因之一),想以相宜的價錢尋回老麥之風味,飲舊Glengoyne 足可。
再往參觀 mash tun 及 wash back,Glengoyne 以熱氣做 malting,至產品全無泥煤 peat 味。兩個 pot stills 皆以磚石包裹,想必以往是以直火加熱蒸餾 (與余市一樣)。值得一提是,此廠蒸餾時間為蘇國同儕中最長;每個木桶均以至少六年作熟成前處理,慢功怎會不出細貨?Glengoyne 的格言:Unhurried Since 1833. 殊非空話。
題外,Glengoyne 也出產過本土的木材製桶熟成威士忌,但因受法律保護,Scottish Wood 並無大量生產 (其實也不必,因為Scottish Wood 風評一般,與日本出產的水楢桶 Mizunara 品質相差大矣)
參觀完酒廠設施,便往 tasting room品飲,由於只有Michelle 和我,她客氣帶我到到blending room 走走,也待了大半小時,最後還從酒櫃取了樽平時沒可能飲到的酒給我和 Teapot dram (我飲的是batch 3)比對。
Teapot dram 的故事
以往Glengoyne 最令人斯待的,是量產的 Teapot dram。那時在酒廠工作的員工,皆可在早午晏三個時間,享用那個星期酒廠所選的 first fill Oloroso sherry whisky (cask strength),每次1 dram, 以三指橫放為準。未勝酒力的年輕員工,常為面子而將未飲完的珍品倒進餐桌的銅造茶壺,讓好此道的老員工多嚐。久而久之,沒有年份 NAS 的 first fill Oloroso sherry whisky 便成為員工的最佳福利。最好的酒留給最重要的人,那是一個尊重 stillmen 的時代,那是一個威士忌的美好時代。
Glengoyne 於年前 revive 此酒,至今已第四版,每版3千多支 (每況愈下,已不值得搜購)。普遍飲家以為此酒只於酒廠販賣,其實不然,此酒可於官網訂購,但運送只限英國本土,想飲此酒者可留意文末。
再訪 Glengoyne 時,打算裝一樽 handfill whisky 返去。湊巧兩天前裝完了,三百多樽 handfill 於再訪前兩天才賣完,離開時不無遺憾,問職員明天會否換上新一桶,他微笑答道,經理都放暑假,短則四星期,長則六到八星期,他何時才回來選桶沒人說得準。一聽,反覺舒坦,哪間「威士忌企業」沒定下員工的放假時間、銷售進度及盈利、不斷推出新產品?以此推斷,當知 Glengoyne 視何為重。
Glengoyne 重人精神,憑此一樣,連 Macallan 也無可比矣。
沿路回去,天色已昏,和之前的風景不一樣,麥田泛黃,路旁有一小教堂,彷彿聽到晚禱的鐘聲,再往外看,農夫正要完成一天的工作,眼前便呈現出米勒 Millet 的拾穗 Des glaneuses。
此作品一脫文藝復興始起歌頌聖人、神話及政治人物之風,以平實的手法繪出農民於工作一天後拾回剩下稻穗之境,就算類比同期相同主題的作品,Millet 也放棄展現女性優雅的舉止,樸實無華,以最含蓄的方式展示對平民百姓讚頌。偉大的作品不在於功藝,此畫之美豈止於平面?其留白之處已至精神層面。常言造酒是藝術,然藝術卻無法「打造」,胡亂放進 Lalique的威士忌何嘗不是?惟有回歸至基本,在眾聲喧嘩中以人為本。惜世知音者幾希,好的藝術品,只配懂的人欣賞。單看筆法而評Millet,而未懂其作品的意義,徒具形而可惜矣;美酒皆然,豈能以一嚐而判之?有嚐萬酒之舌,卻未懂品酒造酒之精神,徒具形而可惜矣。
Glengoyne 之美,眼看不及鼻聞,鼻聞不及舌嚐,舌嚐不及心會。
Glengoyne 此行,歎其酒而心醉矣。
(我有 Teapot dram Batch 1, 3, 4. 獨欠 Batch 2. 誰有?有的話,我們來一場 Glengoyne Teapot dram Tasting.)